八月以來,在西門紅樓所展出的《日常[鳥]日子》特展,其核心概念是希望參觀者忘卻生活中的消極與煩擾,欣賞日常中簡單的小美好。雖說商業感很重,展覽的主要模式也是在販售一些文創商品,但不得不承認逛了一圈確實感到無比的放鬆。
有這樣的輕鬆感是好的嗎?我在商業週刊、天下等各大雜誌上都曾閱讀過關於「小確幸」的抨擊,主張年輕人安於小小的幸福是國家經濟以及社會停滯的主因。小確幸真的錯了嗎?
這裡必須要探討小確幸的來源,是村上春樹的隨筆:透過「自我規制」會得到「微小卻真切的幸福感」,所舉的例子是他把內褲整齊的收好後獲得的滿足感。換句話說,小確幸是人在嚴格的自我要求後,由於達到了某種目標,因此感到簡單的幸福,絕非一事無成、毫無遠大志向的自我放逐。能洞悉這樣的幸福,靠的是作者正向積極的生活態度,以及對美細膩的感受度。那麼「小確幸」何錯之有?年輕人不關心大格局的社會議題,缺乏遠大的志氣和胸懷,和他們是否懂得欣賞生活中的小美好是兩件毫不相關的事。
一個人可以同時作為生活的美學家,亦是關心社會的哲學家,可以兼容並蓄的才是更完整而健全的人格。欣賞生活中的美,為的是透過合理的管道抒發生活中過於沈重的精神壓力,點到為止後,帶著飽滿的精神力量重新出發。
很喜歡這次展覽的slogan:「日子可以很鳥,但像鳥一樣自由飛就不鳥;日常可以平凡,但賦予新意義便可造經典!」或許錯的不是小小的幸福,而是安於那些小小幸福而不願付擔出更多責任的,以及看不見那些小小幸福而恣意批評的人們。
Comments